明朝抗倭战史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远星云

主角:赵稚郑则之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明代倭患严重,乐清湾边上的蒲岐、黄华镇是首当其冲之地。蒲岐是一个由屯兵形成具有海边渔盐特色的历史古镇,建镇于南宋淳熙年间,明朝洪武初年间在此设立守御千户所,所址设在东街。所的官兵由朝廷派遣。洪武二十年,崔兴带来旗军904名。蒲岐千户所设正千户3员,副千户4员。分别担任掌印指挥、武略指挥、千书指挥、管操指挥、出海指挥、巡捕指挥、管屯指挥。千户以下设百户6员,镇抚1员,旗军由904名增至3000多名。辖台2座,烽堠8座。沿海每千户所设抗倭船10只(平均每100户1只),每船旗军100名,春夏出巡,秋冬回守。蒲岐所共配备16只战船。所城上有5座百子炮。

也不知道倭寇为什么就盯上了蒲岐镇,洪武十三年,倭寇乘船在乐清县霞堡崖头登陆,入霞堡村烧杀抢掠。由于事出突然,来不及报告卫所部队,事情紧急,当地崔、平、周、鲍、杨、李、宣、郑八姓头人郑则之领导各个村民英勇抗击。这郑则之本来不是名门望族后代,也算不上蒲岐镇的大户,只因在明朝初年浙江台州路宁海县出了一个名人郑士元,郑姓人都引以为自豪。

郑士元是洪武四年中的进士,在明太祖时,他做过六品监察御史,为官刚正廉洁,而且行事一丝不苟。郑元原,字好仁,台州路宁海县水车人。明初清官。有才学,洪武四年中进士,后升为湖广按察使佥事,其遏制荆、襄抢劫民女的事件,并对抗御史台谳上的冤情震动一时。后因空印案连坐而下狱。由于朱桓的父亲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朱元璋想免去他的死罪,但郑士元据理力争,并说:“朱桓已是累犯,如果这次仍不杀他,那干脆订一条皇亲国戚犯法,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朱元璋一听七窍生烟,爰治他违逆死罪,孰知郑士元非但不怕,并准备昂首就义,连刽子手都为之动容。后来太子朱标特别援引唐太宗纳魏征谏,与曹操宽待陈琳的典故,来为郑士元求情,朱元璋于是接受建议,并向郑士元说:“治家守规,治国依法,都不得徇一时之意。你虽激言顶撞,但仔细思量,仍不失理,所以我已下令将朱桓处死,以儆效尤。听说你家境清寒,却从不收贿赂,奸贼以死威胁,你却毫不畏惧,你为何能清贫不移志,威武不能屈?”郑士元回答说:“为官者,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官贪,百姓则骂国邪;官清,百姓则赞国正。官不敢镇邪,民心则无国。故微臣不敢亵渎职守,惟恐有负朝廷重托。”朱元璋一听大悦,说:“凡为官者,须刚正廉洁。清贫,士之常也;惟俭养德,惟侈荡心。侈则多欲,多欲则贪。违法枉道者,迟早要招祸殃身。朕以为,见金动心者,不可为吏;见善不扬者,不可为官。郑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谏言扬善,今调升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明朝抗倭战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