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秦晋往事

秦晋往事

来源:海读

状态:已完结

作者:旭空

主角:冯昆,冯曼婷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解放前,在柳林镇提起冯老爷那是没有人不知道的。冯老爷姓冯名昆字廷武,是柳林镇上的大户,祖上是清朝的武官。冯昆自身也是练了一身好武艺,与江湖上的一些朋友关系很好。照这条件完全成以恶霸一方,没有,相反,冯昆为人豪爽、正直,遇到灾年常给租他地种的佃户们减租或免租,镇上谁家有困难求到他门上了,绝不会让人家空着手回去的,所以冯昆在柳林镇的无人不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大户,而是因为大家对他的敬重。

世上没有十恶不赦、没有一点儿善念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冯昆也有他的缺点——嗜酒贪杯、爱听秦腔戏。说起冯昆喜爱杯中之物,不能不提起冯昆的祖父冯昌烈。冯家之所以能成为柳林镇的大户,完全是因为冯昆的祖父。

冯府就座落在柳林镇镇西,大院虽有些古旧,但与镇上的普通民宅相比,一望便知是殷实之家;前门廊宽约两丈有余,上方青砖雕花,两边飞檐斜挑;朱红大门上方挂两块匾额,一块上书:武德骑尉;另一块写着:冯府。大门两边分踞一头大石狮;大门虽然敞开着,前院的照壁却挡住了视线,让人不能一窥其貌。

冯府的门额就不用说了,那块“武德骑尉”的匾额却大有来历,冯昆祖父是清朝武官。清朝到末世,那些曾经剽悍勇猛的八旗子弟,大腿上的茧子早都没有了,六十斤的大刀耍不动了,各种“遛”倒都学会了,遛鸟、遛弯儿、遛嘴皮子——本来都是嘴拙骁勇的猛士,现在小嘴皮子都“得啵、得啵”挺快,连老北京人都叹服:这帮爷现在唱戏说是票友,嗐,快赶上角儿了!这要在天桥撂个摊儿、说段相声,您瞧,准不含糊!

哪朝再太平,没个边关骚扰、内里造个小反的,冯昆的祖父冯昌烈仗着一身好武艺,给朝庭屡立了战功。本来已近功成身退,却又碰上了甲午战争。

说起早午战争,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那是一场屈辱失败的战争,许多人将失败归咎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以落后的装备来对阵锐意进取崛起的日本,其实自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也兴起过洋务运动,有过同光中兴,建立起的北洋水师在亚洲排第一,论吨位、装备并不输于日本,所以说将完败归咎于武器的落后是不正确的,里面有社会制度和人员素质等问题。

甲午战争后世提到的多是海战,而也很重要的陆战却很少有人提及。冯昌烈奉命统兵登船入朝防御。入朝步兵的装备也是很先进的,手里拿着美利坚的雷明顿、大不列颠的亨利.马提尼。那时说起来是到附属国朝鲜作战,现在想来算得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利用先进武器作战的现代战争。但是现代战争讲究的是配合及战术,大清王朝的军队只学到了人家的皮毛,没有学到人家的精髓,小日本这不好、那不好,唯有一点长处,就是谦虚地学习别人的长处。他们活学活用了中国的三十六计、熟读了《三国演义》。清军在平壤一役中了日军的埋伏,冯昌烈勇猛也好、一身武艺也好,血肉之躯也抵挡不住一排排射来的铅弹,殒命于平壤,算是将自己的性命卖给了已病入膏肓的光绪帝。好在临出兵朝鲜前冯昌烈回了一趟老家,见到了刚刚周岁的孙子冯昆,从来没抱过孩子的冯昌烈看着虎头虎脑的冯昆,心里着实的喜欢,不由地伸出手抱了一抱,并伸筷子在酒杯里蘸了一筷头酒喂到了冯昆嘴里,冯昆当是什么好东西,尝了一下不由辣得咂嘴哭了起来;冯昌烈则哈哈大笑,笑道,男子汉不喝酒,怎么能成大丈夫!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秦晋往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