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记—中国大航海时代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半滴火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安平只是弹丸之地,郑成功的军队又以水师见长,在这里施展不开手脚,所以他耐心地等候着机会。在1647年的上半年,郑成功主要精力放在训练军队,补充战船,并游弋于鼓浪屿、海澄、镇海卫一带。在这些时间里,清朝方面仍然通过郑芝龙劝降郑成功,郑成功不为所动,并写下一首诗以明心志:“天以艰危付吾俦,一心一德赋同仇。最怜忠孝两难尽,每忆庭闱涕泗流。”郑成功自己加了一个注脚:“太师为满酋诱执,迫成功降。再四思量,终无两全之美。痛愤儿不欲生,惟有血战,直渡黄龙痛饮,或可迎归终养耳。屈节污身不为也。”

由于清军大举入粤,在福建的防卫相对空虚,这给福建的南明抗清力量带来了机会。

此时福建的抗清力量有三大部分,其一是郑彩所拥护的鲁监国政权,在闽地抗清力量中实力最强;其二是以郑鸿逵、郑成功为主的原郑家军,拒绝承认鲁监国政权,实力较弱,仅限于金门、安平以及闽南的一些沿海地区;其三是各地纷起的义军,这些义军组织松散,与鲁监国政权与郑氏势力均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虽然人数众多,但各自为战的色彩较浓。

进入1647年后,在福建的鲁监国的武装力量开始出击,从正月开始到六月,鲁监国的军队频频在沿海地区发动进攻,但是这些进攻对清军的威胁并不十分大,从七月份开始,福建抛起一股抗清的高潮,反清义军于七月四日攻克建宁府,之后又攻下建阳、崇安、松溪、政和等地,令清军大为恐慌。

正是在这样的抗清背景下,郑成功这支当时并不醒目的军队,也开始挺进抗清的前线。

七月,郑成功与郑彩联合出击海澄,驻军于祖山头,但是很快清军的援军赶到,在战斗中,郑成功的部将、监军杨期潢战死,首度出师不利。

对于郑成功的出击,他的叔父郑鸿逵有些担心,他写了一封信给郑成功,告诫他首先要保住自己的老巢安平,因为安平是弹丸之地,而且无险可守,如果清军大举进攻,那么安平是很难守住的。郑鸿逵建议郑成功回师安平,乘清军不备之际,进攻泉州,只要夺取泉州,就可以作为长期发展的基地,然后等待机会,养精蓄锐,进而夺取福建。同时郑鸿逵承诺派遣一支军队,以协助郑成功发动泉州战役。

郑鸿逵建议联合郑成功攻占泉州,一方面是福建的抗清运动有了转机,另一方面是由于郑彩与鲁监国政权联合之后,逐渐在福建抗清运动中占据领导地位,如果不积极主动出击,那么日后势必被郑彩与鲁监国集团所吞并。郑成功此时苦于缺少一个可靠的后方,虽然占领了海澄外围的石尾港、九都等地,但未能攻破海澄,所以对郑鸿逵的提议,他积极响应,并很快从海澄返回安平。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新史记—中国大航海时代
返回顶部